找到相关内容49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印光大师说家庭教育之重要

   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。及三是因果之罪福,六道轮回之转变,俾彼心中常常有所恐怖,有所以翼慕。再令念佛,念观世音,以其增福增寿,免灾免难。不许说谎话,说是非,打人骂人。不许遭贱字纸,遭贱五谷,遭贱一切东西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04381186.html
  • 山西晋城寺庙观庵一览

    陵川县城西15公里的礼义镇西隅。创建于唐大历五年(770),宋、元、明、清历代重修。   陵川南吉祥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位于陵川县城西20公里的礼义镇平川村,唐贞观年间(627—649)奉敕...高平市东南5公里米山镇北的七佛山南麓。原名永德寺。因寺侧有定林泉,得名定林寺。   礼义崔府君庙 又名显应王庙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位于陵川县东北15公里礼义镇东北山岗上,为我国现存少有的汉唐台式建筑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8414890192.html
  • 劝发菩提心文

    我身,若无世间师长,则不知礼义;若无出世间师长,则不解佛法。不知礼义,则同于异类;不解佛法,则何异于俗人?今我等粗知礼义,略解佛法,袈裟披体,戒品沾身,此之重恩,从师长得。若求小果,仅能自利;今为大乘...

    古杭梵天寺沙门实贤撰

    菩提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53526401.html
  • 知恩报恩

    受赐,侧粒米寸丝,酬偿有分,恶报难逃。是为发菩提心第四因缘也。   省庵实贤《劝发菩提心文》   云何念师长恩?父母虽能生育我身,若无世间师长,则不知礼义;若无出世师长,则不解佛法。不知礼义,则同于异类;不解佛法,则何异俗人?今我等粗知礼义,略解佛法,袈裟被体,戒品沾身,此之重恩,从师长得。若求小果,仅能自利;今为大乘,普愿利人,则世出世间二种师长,俱蒙利益,为是发菩提心第三因缘也。   省庵实贤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4047219.html
  • 论佛教文化与中国民间信仰的相互渗透与影响

    民间信仰的积极支持者和虔诚信仰者,也成为民间信仰发展的推动者。 4、佛教传承了中国民间信仰的的仪轨。中国自古就是闻名于世的礼义之邦。先民在祭祀中,都是以礼来敬事天地,在维系社会和道德方面,也是以礼来规范。《中庸》第二十七章中即竭力赞扬“圣人之道”所具备的“礼仪三百,威仪三千”。然后,这些礼仪在社会变革中,渐渐地消失了。尤其是到了近代,在中国这个“礼义之邦”几乎见不到礼义了。然而,在佛教界,这种...

    蒋守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5781396.html
  • 论荀子

    ,实不可通。即此五者并列,亦复不然。仁为伦业之体,由乎意识转意根我爱以泛爱非我而起;智为伦业之用,由於意识转意根我见以遍计外境而起;义以界仁,礼以持义,生於分别之见,现为差等之行;信则礼义之一节耳。故圣人言仁智而已;君子法圣人,则言礼义而已。得仁智者可以无差别,可以有差别:无差别者,证於心德者也;有差别者,见於言行者也;言行则皆范於礼义者也。故有仁智则自有礼义,无待言礼义也。君子未证心德,法圣人之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4644963.html
  • 中国的佛教与儒教

    ”(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)等等。与孔子、孟子相比,荀子是一位具有更多现实主义倾向的儒家思想家。他从人类社会“群居”的特点出发,论证了制定适合于当时社会情况的各种礼义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。他认为,只有建立起合理的、适当的礼义制度,才能保证“群居”社会的“和一”(和谐一致)。荀子讲的“礼义”制度,包括了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各种法律制度两个方面,是“礼”“法”兼具的。因此他在强调礼乐道德教育的同时,也十分...

    楼宇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1251011.html
  • 略谈中国佛教的伦理学说

    。犹如《孝经》中说过,先王制定了最好的礼义道德准则,而泰伯(指周朝吴国的始祖吴泰伯)却违背先王的准则,短发文身,服从吴越的习俗,然而孔子称其为“至德”,并不以短发毁之。由此可见,只要有大德,就可不拘泥...从外国传来的,道教是华夏自生的,外国与中国习俗不同,因此佛法与道法也就有所不同,不可互换运用。其不同的习俗在何处呢?《夷夏论》说,华夏讲礼义,讲孝敬父母,重葬礼,而印度的佛教讲剪发出家,不讲孝敬父母,...

    许抗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0365722.html
  • 汪希教授著:伦理生活化(1)

    启示  一九、以偏概全  二十、寂寞  二一、群己关系的界限  二二、诚实  二三、老王卖瓜  二四、说大同  二五、道小康  二六、谈人文  二七、论礼义  二八、十手所指  二九、请少爷参观  ...)。  礼义纲纪—以正(明定名分)君臣,以笃(亲厚)父子,以睦兄弟,以和夫妇。以立田里(开垦、建屋),以设制度(分别宫室、饮食、衣服、车旗、上下、贵贱等),以贤(推崇)勇知(勇者智者),以功为己(私有...

    汪希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24466306.html
  • 《因明正理门论》、《墨经》与逻辑

    邪说,拒波行,放淫辞,以承三圣者”(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)。荀子要求“君子必辩”,其辩的目的也只不过是:“法先王,顺礼义,党学者”而已,否则就不是“诚士”。他在《荀子·非相》中说:“法先王,顺礼义,党学者,然而不好言,不乐言,则必非诚士也。故君子之于言也,志好之,行安之,乐言之,故君子必辩。”辩论时只要“告之示之”(《荣辱》),最终达到“明礼义而化之”(《性恶》)老庄的通过内心顿悟而知天下,是一种“...

    曾昭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40138303.html